訪談者:老師的個人成長背景?
劉嘉淑老師(以下簡稱劉):

我是民國三十四年出生,在家中排行老五,上有一個大姊和三個哥哥,下有一個妹妹和三個弟弟。那個年代應該是台灣剛光復的時候,曾祖父家中的經濟狀況相當富裕,於是祖父帶著我的父親,從臺北縣新店鎮搬到花蓮縣玉里鎮去經營製材工廠,從事建材方面的事業,爸爸的製材工廠需要技師和助手,所以家裡有很多長工和傭人。那時我們家裡有黑膠唱片和唱機,我們從小就跟著叔叔姑姑們聽音樂,生活中充滿著古典音樂的聲響,於是聽音樂和唱歌,便成為我們小時候全家人重要的餘興節目。爸爸喜歡聽收音機,他經常在一大早用進行曲或交響樂叫我們起床。民國四十一年我進入玉里國民小學就讀,在那個農業社會的時代,班上的同學大多數都要幫忙下田或在菜園工作。因為我們放學回家不用幫忙家事,家裡又有我們的專用書房,所以我們只要專心做功課就可了。學校如果有重大工程需要募款的時候,全校每個同學只要繳十塊錢,可是學校就會以要我繳兩百塊或三百塊。在那個農業社會裡,鄉下的家庭大多觀念保守,多半重男輕女,倘若家庭環境不好,通常不准女孩繼續升學,只讓男孩升學,幸好我們家並不重男輕女,男孩女孩都受到平等的關愛和重視。從小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養成了我快樂、自信和喜歡交朋友的個性。
訪談者:在劉老師成長過程中,父母親有沒有特別要求您要去學鋼琴?

劉:當我還是幼兒的年代,只有家裡做生意的小朋友才上幼稚園,那一年在幼稚園的時候,老師發現我很愛唱歌,也很愛跳舞,就常常讓我上台表演唱遊,上了小學以後,上臺的機會更多了;除了唱歌、跳舞以外,還有演講、戲劇演出等。從小我就常常穿著大姊在臺北幫我準備的衣服上台表演,別班的小朋友也常來我們家借用表演的服裝。我們那個年代還沒有『學鋼琴』或『學舞蹈』這樣的才藝活動,在鄉下地方,既沒有鋼琴班,也沒有舞蹈教室。當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位教我們音樂的張文山老師,利用學校放暑假的時候,在學校免費教高年級的小朋友以風琴練習彈『拜爾』教本。由於每班都選出三五個小朋友參加,雖然我才三年級,但是級任老師劉甘妹要求破例讓我參加,於是
便有了第一次的機會『學琴』。暑假過後,張老師挑了幾個學習力較強的小朋友,利用開學後的週日,繼續到老師家彈鋼琴,而我又被老師選上了,所以我要說,張老師是我這輩子第一個樂器啟蒙老師。

訪談者:老師最早接觸的音樂就是到老師家學鋼琴嗎?

劉:對,就是那次的機會,不過開學後到老師家大概上了一兩個月就結束了第一次的學琴經驗。

訪談者:除了彈琴,老師還喜歡其他藝術活動嗎?

劉:那個年代,正值台灣剛剛光復的時候,有很多軍人住在我們學校附近,當時學校的老師常帶我們利用假日或夜間去勞軍表演,有的時候是幫忙政府宣導政策。我們表演唱歌、跳舞、演講或歌舞劇。記得我國小一年級的時候,就和老師一起上臺表演歌舞劇,宣導『男兒當兵,保家衛國』的觀念。到了五六年級的時候,政府為維護地方治安,積極實施全面『戶口普查』,為了宣導政令,鎮公所到處張貼公告供民眾閱覽,學校的老師也要配合鄉鎮公所宣導。我五年級的時候老師便帶著我搭上宣傳車巡迴演講,目的是宣導給鄉下地區無暇閱覽公告或不識字的農工朋友聽,讓大家更瞭解政府的政策,那時我們必須以臺語演講,是因為當時的多數民眾還聽不懂國語,那一次我們搭著鎮公所的『宣傳車』到大街小巷和廟口去演講。學校選上我是因為我的祖父喜歡作詩、吟詩,所以當時的演講稿,都是回家後由祖父親自教導。

訪談者:老師在成長的過程中,會覺得音樂很難嗎?

劉:一點都不會,國小五年級的音樂課是賴得有老師,記得賴老師在上樂理課的時候,講解五線譜、音符、拍號和七個升降記號的排序及如何找出新調的主音位置,聽過一遍之後我就瞭解如何辨認調號和移調,也知道怎麼用固定調和首調練習唱旋律,這種經驗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1947年的暑假,我從玉里國小畢業之後,考上了省立花蓮女中的初中部,我們的音樂老師是林茂雄,他上課時講解音階、音程、大小音階、三和弦及五聲音階,他特別強調日本、臺灣、原住民和中國的傳統音樂都是五聲音階,同時告訴我們,只用五聲音階創作旋律,既容易又安全,因為沒有用到第四音和第七音,所以沒有和弦需要解決的問題。下課後常和同學到音樂教室去,在鋼琴的黑鍵上玩即興創作的遊戲。

訪談者:老師在花師的時候都沒有特別去學音樂嗎?

劉:沒有,以前的師範學校是普通師範科,沒有任何專門科目,也沒有音樂科。在學校每一科都要念,畢業的時候每一科都要會敎,這就是普通師範科。我們在學校要念數學、國語、自然、科學、歷史、地理、生活倫理、美術、音樂、體育等教材教學法,還要通過考試。

訪談者:老師您念花師時的興趣就是音樂嗎?

劉:對,那個時候已經很有興趣了,畢業時我們班的同學舉辦了一場畢業晚會,節目有:鋼琴演奏、風琴演奏、相聲、戲劇、藝術歌曲演唱、合唱和舞蹈表演。全班的同學以自己的喜好分組,每一個節目都由同學自己設計、練習、彩排和演出。

訪談者:畢業後當了十九年的小學老師嗎?

劉:民國53年畢業後在花蓮縣玉里鎮的樂合國民小學服務五年,教過自然課和音樂課,也當過一年級的級任導師。樂合國小是個小學校,全校只有一百八十個學生,大部分是阿美族部落的學生,佔全校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小朋友喜歡唱歌跳舞,學校舉辦運動會時,連家長也熱情參與,不但體育活動表現熱烈,大會歌和大會舞也表現出色。民國58年我辭去公立學校的教職,以音樂的專長考進臺北市私立再興小學。教了兩年的音樂之後,學校請我轉任二年級導師,教授國語、數學、作文和自然科學。學校從一年級開始就上全天課,還有科任老師上唱遊、社會和美勞課。除了校長以外,還有專職的行政人員與主任,老師不必兼行政工作,在教學上遇到困難時,主任們隨機輔導,所以我個人的教學技巧成長許多。我在再興小學一共服務了十四年,那幾年在作文、國語和數學的教學法上大有斬獲,在觀念上也有很大的突破,如: 數學教學先由具體的操作到半具體的圖象連結,再到抽象符號的理解。而國語課教學法要以『先綜合再分析』的方法取代過去『先分析再綜合』的舊觀念。其中,除了學校的工作外,還利用週末晚上到佳音兒童合唱團指揮,以前的佳音兒童合唱團就是現在的佳音兒童美語補習班,八年在兒童合唱團邊教邊學,累積了寶貴的音樂教學經驗,這些經驗對我後來在研究兒童音樂教育方面,有很多的助益。

訪談者:奧福音樂教育的研究是在奧地利莫札特音樂學院,想請老師跟我們分享ㄧ下這個部份?

劉:記得1982年王尚仁老師返國後在佳音開了直笛師資班,我也開始學直笛。那一年年底王老師鼓勵我備齊資料,向Salzburg莫札特音樂院的Orrf-Institut提出入學申請(我當時是申請Spacial cours的特別課程),並透過佳音兒童合唱團陳平三團長、創世紀創辦人李晴美老師、樹人幼稚園林美惠園長及臺北縣長林豐正的推薦,結果翌年四月收到學校錄取通知,當年八月到學校報到,班上十五個同學,只有兩個臺灣學生。Orff的課程豐富,上課的方式跟以前不一樣,感覺很震撼、很感動也很驚喜。我們的課程有指揮、直笛重奏、歌唱、打擊合奏、鋼琴即興、舞蹈技巧、音樂與舞蹈、舞蹈伴奏、舞蹈即興、兒童舞蹈、作曲、合唱等。上課的時候,老師的話說得不多,而是以豐富的肢體語言引導我們進行每一項活動。教室的空間很大,寬敞而舒適,櫃子裡擺了許多奧福樂器,沒有課桌椅,我們規定要穿上寬鬆的服裝、脫鞋上課。上舞蹈伴奏課的時候,有時是全班同學各自跳舞,把自己心裡想告訴別人的故事用舞蹈表現出來,同時要一邊舞蹈一邊移動位置找一位同伴(A段),兩人接觸跳雙人即興舞蹈(B段),互相瞭解對方的故事再分開回到各自舞蹈的A段,每次反覆時要找不一樣的同伴跳B段。有一次,老師給我們一首詩句,要我們自己決定用什麼表情、什麼速度反覆朗頌詩句,同時要配合同樣感覺的肢體律動,當妳發現有一人的舞蹈和朗誦詩句的感覺吸引了你,就接近他、模仿他,其餘的人也要很有默契的靠近他、模仿他,這時,大家都是一樣的律動、一樣的感覺,接著再散開、從頭反覆同樣的模式,直到有人想結束活動畫下休止,他就想辦法即興一種特殊的朗誦聲與律動,讓大家接近他、模仿他並即興配合他一起結束。這種人與人之間不必透過口語,只以豐富的肢體語言就可以充分溝通,就可以有良好的默契。這樣的經驗,不但在當時讓我感到震撼,直到現在還令人難忘,原來,音樂和舞蹈是最好用的『國際語言』。

訪談者:舞蹈的部份佔了很多對不對?學校還有什麼特殊的課程?

劉:肢體的課佔了很多,除了舞蹈技巧需要穿緊身衣外,其餘的課如:音樂律動、舞蹈伴奏、舞蹈即興和兒童律動的課一律穿寬鬆而容易活動的衣服。我們要練習肢體完全放鬆、柔軟有表情,還要練習有豐富的肢體語言,不透過口語就能用肢體說話,與人溝通,所以我們有時還要上默劇課。* 以舞蹈伴奏為例:在課堂上有時伴奏是配角,要依舞者的動作變化而即興音樂,有時是以音樂為主,舞者是配角,需要隨著音樂的變化改變舞蹈的形式,這時雙方要有共通的感覺與默契,才能使音樂的語言與舞蹈的語言相溶合,這樣的表現不但能感動自己,也能引起觀眾的共鳴,觀眾因瞭解而感動,負責音樂即興演奏或即興伴奏的人可用人聲也可用樂器。在課堂上,我們不但彼此關心對方、傾聽對方,還要瞭解對方,這是叫人難以忘懷的。*以合奏課為例:我們不只是合奏教學,而是包括主題引導、語言節奏、身體樂器、模奏、即興、合奏、律動等綜合性發展的活動教學。每堂課的引導方式不一樣,課程發展也不一樣,老師總有新鮮的妙方引導著我們。即興式的打擊合奏很刺激,沒有固定的指揮,大家圍成圈,一邊即興演奏自己的節奏,一邊要配合整體的音樂,同時還要注意;只要有人帶頭改變音樂的速度、拍子或強弱,全體組員即刻配合改變,從樂曲的開始、發展、變奏直到結束都沒有固定的指揮,卻要與團體之間默契十足,肢體語言佔有極為重要的角色。

訪談者:可不可以請老師說說奧福教學法的特色?

劉:1. 要先有感動之後才演奏音樂,音樂的演奏要有生命、有感情,才能讓聽眾感動,產生共鳴。

2. 音樂、律動、語言節奏、歌唱或戲劇等元素,要透過藝術活動,以綜合的方式教給小朋友,不是直接教五線譜、樂理和技巧。

3. 透過身心感受音樂的美,透過律動體驗音樂的基本元素,經過模仿後再即興創作,作出有生命、有內容的音樂,彷彿透過音樂訴說著一則則人生的小故事,不但感動了自己,也感動臺下的觀眾。<

4. 奧福只是指引我們正確的教育方針,寶貴的教育觀念和人性的深度關懷,它不提供任何教材或教案,只希望我們用本土的語言、文化、素材與樂器,隨機建構本土的奧福教材。

5. 奧福主張從五聲音階開始教學的原因有:

a.容易唱、也容易掌握音高與音準。

b.容易即興作曲

c.使用同調五聲音階的五個音,即可設計Ostinato為旋律伴奏,容易進行多聲部的合奏或輪奏。

d.打破古典音樂由西洋式合聲的觀念及限制,讓小朋友在毫無框架下即興創作,即便是合弦的平行五度與平行八度都被允許,反而容易讓小朋友不但勇於即興作曲,還能讓每個作品有獨特的風格。

6. 全球各民族的傳統音樂大多是五聲音階的旋律,在遠古的年代,因為生活環境單純,所以輕歌傳唱的結果,各民族的音樂得以傳承並保有特色。

訪談者:那請問一下老師成立了仁仁音樂機構,那是重要的信念嗎?

劉:1984年的暑假,我從奧地利回來的時候,台灣的音樂教育正好面臨改革,教育部主張推廣創造思考式的音樂教學法,還把直笛定為國小和國中的必修樂器。因為這個緣故,奧福教學法和直笛教學法馬上成為幼稚園、國小和國中音樂老師研習的重要科目。由於教育部、教育廳、教育局、社會局和各級學校所舉辦的研習課程人數偏多,研習時間又短,時數從三小時到六小時,後來有三天的研習課程,都不能滿足老師的需求,有的老師問我:"哪裡可以學更多更深入的奧福教學法?”為了因應學校老師的需要,也為了給孩子寬敞而舒適的空間上課,於是就成立了『仁仁音樂教育中心』,為幼兒上課,也為成人上課。『仁仁音樂教育中心』從1987年創辦之後,就成為國內第一個可以長期研習

奧福音樂教學法的機構,也因此成為大專院校音樂系、幼教系、高職幼保科或私立大學幼保系參觀或實習的機構。也曾經接受教育部的產學專案委託,為全臺高職幼保科音樂老師舉辦奧福音樂教學研習。

訪談者:還有其他的原因嗎?

劉:我當時急著想要在體制外辦個理想式的音樂學校,有以下幾個原因:

1.學校的音樂教育制度保守,規定上音樂課時一定要先呼吸練習五分鐘,發聲練習五分鐘,然後教樂理、視譜和唱歌。

2.學校的音樂課限制多,上音樂課時只能坐著唱歌,不能站起來跳舞,教室裡擺滿課桌椅,沒有空間可以活動,舞蹈只能在體育課時跳。

3.想改變家長不正確的觀念與偏差的價值觀,家長普遍認為只有學鋼琴和小提琴才算學音樂,才能登大雅之堂,其他如直笛、吉他和口琴等被歸於玩具類或玩樂性樂器,不被一般人重視,不屬於正統的音樂。

4.有感於當時的學校音樂教育不理想,不但缺乏打擊樂器,還注重抽象符號與樂理的認知教學。希望成立體制外的音樂學校,來補救學校音樂教育的不足,等學校音樂教育改進了,就不需要有音樂班了。

5.為了幫助小朋友進入小學後,能夠銜接學校的直笛教學,在幼兒的時候讓他們有機會玩肢體放鬆、呼吸、模唱、模奏與地板大五線譜的遊戲。

訪談者:老師在求學、工作的過程中,遇過什麼人影響你最大?除了陳平三和王尚仁老師之外,還有其他的老師嗎?

劉:我回國後,還沒開音樂班之前,曾經偕同李晴美與蔣理容到賴德和老師位於臺北市和平東路的住所上課,老師為我們講解奧福教學法的系統與教學技巧,也教合聲學與作曲,為我解開許多的迷惑,對我後來的教學助益良多。當時,由於我有十九年的國小教學經驗,所以受到教育部、教育廳、各縣市政府教育局、社會局、師專音樂科及各縣市音樂研習中心的邀請,忙著到處教授奧福音樂教學,因為有老師的指導,所以在教學時,我可以掌握更清楚的奧福精神與脈絡,所以賴德和老師的指導影響我很大。

訪談者:老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如何引導小朋友即興創作?

劉:我覺得在Orff音樂教學裡頭,可以引導小朋友嘗試以下的即興創作:語言節奏、身體樂器、旋律樂句、節奏樂句、肢體造形、律動等。如果小朋友還沒有這些經驗時,就沒有這些『語彙』可以即興。老師一定要先讓小朋友有充分模仿的機會,也就是說要多玩『回音』的模仿遊戲,幫助孩子儲存許多旋律、節奏與動作的語彙在腦子裡,然後讓小朋友即興創作,最後把它整合起來變成教學的素材。也就是說從小朋友即興出來的一點點元素,老師可以幫忙做一些修飾,幫他整理變成完整的樂句或樂段,做為下一次教學的素材。但是,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模仿,是引導小朋友即興創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訪談者:除了奧福教學法外,還有沒有其他音樂教學法在臺灣推廣?

劉:還有高大宜、達克羅茲和高登音樂教學法,雖然名稱不一樣,其實很多的觀念和想法都是相通的。高大宜注重歌唱,非常適合大班課,在合唱教學方面有極佳的效果,高大宜的無伴奏合唱是最大的特色。達克羅茲注重肢體律動與音樂的結合,最大的特色是視唱與即興創作教學。高登教學法主張幼兒要以主和弦的三個音開始接觸,透過歌唱和老師即興對唱,給孩子有充分模唱與答唱的機會,養成幼兒能掌握do、mi、sol三音的音準與音程,並能以三音任意即興。

訪談者:請問,怎麼將奧福教學法的理念實際運用在仁仁音樂班 ? 特色是什麼?

劉:仁仁提供大空間的教室,有四十坪、三十坪、二十五坪的教室,因為每班只有15個小朋友,老師可以帶著小朋友做暖身活動與其他大肌肉的律動遊戲。幼兒正是感覺統合發展期,必須透過視覺、聽覺、觸覺與動覺,把聽到的音樂表現出來:或是用動作比劃,或是用蠟筆畫下來,或是用布偶表演、或是自己模仿唱出來,讓音樂不但聽得到,摸得到、看得到,同時也有深刻的感覺。所以仁仁一開始就以布偶當輔助工具來教學,既能吸引幼兒,提高幼兒的學習情緒,又能轉移幼兒面對陌生老師時的焦慮情緒。『仁仁音樂教育中心』教學的特色是:

1. 老師上課時要帶著小朋友到不同的角落進行活動,讓小朋友認識並使用整個空間。

2. 把偶戲結合到音樂課,幫助幼兒瞭解抽象的聲音與符號。

3. 有大的空間容易讓幼兒放心的活動,如:聽到老師改變聲音或節奏,小朋友立即改變動作,如:走、跑、跳、爬、滾等。

4. 有大空間所以容易進行氣球傘、大塊布、氣球、皮影戲、彈性布等遊戲,因為幼兒需要有遊戲的空間,也才能讓幼兒的動覺欲望得到滿足。

訪談者:請問,當時怎麼培訓仁仁的老師?

劉:仁仁剛招考進來的老師,不但沒有教學經驗,對幼兒也不瞭解。我除了要提供奧福教學的職前訓練外,還要補充老師們對幼兒發展認知的不足,於是『仁仁音樂教育中心』開幕後,到書店購買許多書籍供老師們參考:

1.有關幼兒發展、幼兒教育與幼兒創意遊戲的書籍

2.信誼出版的『音樂、運動』 (賴德和:1981/9/)

3.遠流出版的『繪畫與視覺想像力』 『音樂韻律與身心平衡』 『戲劇與行為表現力』 『立體造形與積極自我』 (胡寶林:1994/7/)。在職訓練方面,剛開幕的時候,仁仁招考進來的老師每週上課一次,每次三小時。仁仁師訓的講師名單如下:教育、行政與音樂教育雜誌總編:李映慧

奧福教學法:林芳瑾、陳惠齡、黃紀美、徐智慧

直笛教學法:王尚仁、張珊卿、菲力浦

現代舞蹈:陶馥蘭

戲劇:王立安、任健誠

訪談者:老師你們都把故事或戲劇帶入教學的活動裡?

劉:對,還有故事。老師一定要用故事來串整節課,因為小朋友喜歡聽故事,一邊聽故事一邊演戲,把自己當做戲劇裡面的一個角色。只要讓小朋友入戲,小朋友就容易把故事的情緒聯結到音樂的活動,因此小朋友不管唱歌或敲打節奏,都是由內心把感覺表達出來,會有感情的成分,那就是生命力的表現。

訪談者:所以一直到活動結束,就算是一個故事的結尾?

劉:對,比方說小朋友在家裡或學校常常有機會唱生日快樂歌,但是唱到第三句遇到八度音時沒辦法唱準,八度音我們幼兒是唱不上去的,那我就在五歲半快六歲的時候,安排一節唱生日快樂歌的課。這一節是『淘氣的小毛過生日』:

1.上課的時候,我先說小毛準備過生日,大家都要送他禮物,老師帶著小朋友以肢體模擬禮物的形狀(可能加上動作和聲音),請小朋友互相猜猜看,每個人要送什麼禮物給小毛,接下來互相模仿。

2.把小朋友的禮物名稱加以排列,再以語言節奏的方式唸出,做為頑固伴奏,配合老師的直笛即興音樂合奏。

3.把教室的燈關掉,點亮一盞桌燈,地上放一個模型蛋糕,老師帶著小朋友假裝舉杯,圍著蛋糕唱生日快樂歌。唱歌的時候蹲下去,舉著杯子由低處隨著旋律往高處,唱完一句假裝喝一口汽水,唱到第三句時會遇到八度音,這時老師帶著小朋友由蹲姿的最低處往上站起來,踮起腳尖,高舉杯子唱高音,只要多玩幾遍,小朋友就可以唱準高八度的音,因為肢體的動作可以幫助小朋友把聲音往上提高。

訪談者:你們除了聘請專業的奧福師資外,還聘請舞蹈、戲劇、直笛、打擊的講師來輔導仁仁的老師嗎 ?。

劉:對,這樣才能提高老師的教學效能,在進行音樂律動的活動時,老師可以一邊吹奏直笛,一邊帶小朋友律動,跟小朋友面對面互動,上起課來生動有趣,比較能吸引小朋友。當我們上課的時候,需要引導小朋友以語言節奏或打擊樂器練習Ostinato的頑固伴奏時,老師可以吹奏直笛Solo,讓小朋友跟著音樂合奏,容易讓小朋友有成就感。當老師需要進行合奏教學時,老師必須先學會樂器的打擊,當老師要帶小朋友欣賞音樂時,就必須透過律動、說故事、語言節奏、操演布偶戲或皮影戲的活動,讓小朋友更瞭解音樂的內容,也更加深小朋友對音樂的感覺和印象。因此,奧福的老師除了奧福教學法的研習以外,還要上現代舞蹈、戲劇、直笛、打擊等課程。

訪談者:你們機構的課程有幼幼親子戲遊班,為兩歲半到四歲的幼兒,你們課程主要設計的方向是什麼 ?

劉:幼幼親子戲遊班與幼兒音樂班,內容和教學方法都一樣,只是戲遊班由最簡單的遊戲開始,從兩拍的節奏開始跟他們玩,透過肢體律動的遊戲,老師引導小朋友感應一些對比的基本元素,(如:高—低,強—柔,大—小,漸快—漸慢等),我們的幼幼親子戲遊班,就是跟爸爸或媽媽一起上課,因為四歲之前的小孩容易有分離焦慮,還不能離開媽媽自己上課,所以規定要親子一起上課,他們也是上課的一份子。我們要求家長陪著孩子一起成長,因為親子的活動,讓孩子比較有安全感。到了四歲以後小朋友已經可以離開媽媽了、可以獨立了,我們請媽媽出去,下課之前十到十五分鐘請媽媽進來,媽媽最後進來跟小朋友再玩一次。

訪談者:所以這個部份當初老師給我們資料有提到以歌唱、律動、節奏為主,那這個部分孩子比較小,所以老師給他們可以大概的舉例怎麼帶歌唱、律動、節奏?

劉:二歲半到三歲這時候開始唱的歌,只能唱兩小節到四小節的短歌,而且我從他喜歡吃的食物開始,比方說我有一節課要敎他們唱「我要喝養樂多,也要吃餅乾,mi la sol la ,mi la sol la ,mi la sol la ,mi la 」。我們的語言本身有很多語詞是四度音程( mi -la、do-fa、re-sol ) “火車、餅乾、喇叭、好喝” 都是四度。奧福教學希望我們從小三度的音程開始,因為小三度的音程是嬰幼兒的本能,幼兒最容易唱得準。我發現我們的語言除了小三度外還有另外的優勢,那就是四度音程的掌握,外國小孩要唱完全四度可能比較困難,可是台灣小孩很容易,我們臺語的「豆花」也是四度。給孩子唱的歌,語言本身的音律與旋律的高低變化要互相結合,唱歌要像說話一樣讓別人聽得懂。我會用聲音點名,訓練他們的耳朵,(或吹口哨、或唱出旋律、或閉著嘴發出聲音),小朋友要聽聽看,哪一個聲音跟自己名字的聲音是一樣的,『猜猜看』這個遊戲可以培養小朋友的音感。節奏從二拍的節奏型開始敎,二拍就是「大象」、「熊貓」、「公雞」-(ta – ta )「小白兔」、「長頸鹿」、「麥當勞」-(ti ti ta ),「可口可樂」、「小鹿斑比」、「白雪公主」-(ti ti ti ti)這是四個半拍,然後才是二分音符「貓」-(ta----)。老師以速度的快和慢來指揮小朋友律動,他們要知道「走 走 走 走 」是四分音符,「跑 跑 跑 跑 跑 跑 跑 跑」這是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這兩個速度要一直交替讓他們玩,因為這是兩個對比的速度是基本的元素,ti正好是ta 的兩倍快。

訪談者:老師這是二到三歲的部份,老師也有開四到六歲幼兒音樂班,他們的教學方式大同小異?

劉:四到六歲的小朋友比較獨立,可以單獨進教室上課,可以記憶、模仿並創作四到八拍的節奏,可以唱四到八小節的歌曲,可以玩二聲部卡農的遊戲,也可以分組同時進行二部到四部的Ostinato多聲部合奏遊戲。肢體的造形遊戲,可以從兩人到三人、四人的拼圖造形,創造力比以前更好。音樂律動可以做難一些的動作,可以即興律動,動作的平衡感更好,肢體的放鬆度更佳,與同伴的默契也更好了。打擊合奏的能力增強許多,能夠在奧福片樂器上嘗試聲音的即興,能夠認識片樂器五聲音階的位置,可以在片樂器上演奏Ostinato,為歌唱伴奏或為老師的直笛Solo合奏,還能透過無律敲擊樂器嘗試較複雜的節奏,也能掌握自己的節奏,進行團體的大合奏,能辨別樂句與樂曲的曲式架構,各方面的即興創作都很精彩。

訪談者:六到八歲的孩子升級到合奏班,這個班的性質是什麼?

劉:合奏班的小朋友更成熟了,延續以前的舊經驗,發展到更高的藝術層面。上課的素材開始以奧福兒童音樂為主,上課的時間延長為八十分鐘,課程的內容有奧福樂曲合奏(片樂器合奏)、打擊樂器、歌唱、音樂欣賞、律動等,同時加入了直笛教學。因為過去有兩三年的時間玩過下列的遊戲,為小朋友進入合奏班做準備:

*肢體放鬆的遊戲

*一邊唱旋律、一邊以手譜比出音高位置的遊戲

*地板上超大五線譜的遊戲

*模唱Do五聲音階與七聲音階的遊戲

*四拍到八拍節奏樂句的模仿與視譜

*發聲與清唱的遊戲
有了以上的經驗,小朋友容易認識音符在五線譜上的位置,對於節奏也已能辨識,吹奏直笛的時候容易輕鬆運指,敲擊樂器時的手腕也比較放鬆。因此,小朋友可以輕鬆愉快的參與合奏班的每一項活動。

訪談者: 請問老師,合奏班之後接著上藝術樂團,這個班的主要課程是什麼 ?

劉: 藝術樂團的小朋友是八到十二歲,我主要的理念是想把奧福教學的特色放進藝術樂團,所以一定要把奧福的精神帶進來,希望小朋友要有以下的經驗與能力:即興創作、編故事、打擊合奏、唱歌、跳舞、吹奏直笛、還要會演戲,每一學期結束的時候,把所學的樂曲編入故事、寫成劇本,再以短劇的方式演出,在有劇情的情況下來演奏音樂,才能讓聽眾有感覺,所以我們也會請劇團的導演來指導。由於我們想把多元的藝術都教給小朋友,所以藝術樂團上課的時間更延長為一百二十分鐘。

訪談者: 那除了要用直笛去演奏,還會用其他的道具去說故事嗎 ?

劉: 有啊!有一次我們就一邊說故事一邊演皮影戲,再配合小朋友的音樂演奏,感覺很好。

訪談者: 老師,仁仁的小朋友到十二歲以上,就採分開教學了,是嗎?例如像弦樂團、管樂團、直笛團或打擊樂團,都是分開上課的嗎 ?

劉: 對!後來我們有打擊樂團、管樂團、弦樂團和直笛團,就是要讓小朋友依自己的興趣選擇樂團,這些樂團都需要分開上課,因為每個樂團都需要專業的老師指導,但是他們會覺得我們的小朋友長大了以後,交給他們教都很好教。

訪談者: 老師們有辦過夏令營之類的活動嗎?

劉: 有!我們有辦過藝術夏令營。

訪談者: 是由所有的班一起參與的活動嗎?

劉:是!不但這樣,仁仁音樂教室有臺北、臺中和高雄三個教室,每次的藝術夏令營都是三個教室合辦,北、中、南的小朋友自由參加。有一次我們去台南科技大學,小朋友就住在學校的學生宿舍,有一次是在日月潭舉辦,那一次回程的時候,我們帶小朋友去紙廠,每人做一張自製的手工紙。也在臺中豐原的吉園譜示範農場辦過藝術營,我們去採水果,一邊玩一邊上藝術課程。甚至還配合過樂器廠商,請廠商給我們半成品,讓小朋友去做自己的樂器,真的是可以用的樂器。我們還是會上各式各樣的課,每次的夏令營除了音樂老師外,還有美術、舞蹈和戲劇老師也加入指導,在最後一天的時候要演出音樂劇,往往把大人都累翻了,可是小朋友都很開心!

訪談者:老師你們所成立的藝術樂團主要就是針對這些孩子的嗎?

劉:對!對!藝術樂團還是採取綜合性上課方式,像目前台北的藝術樂團已經小六了,今年要升國一,也都還在仁仁上課,他們三歲多就來仁仁了,他們現在上課的時間120分鐘。上課的項目是:1.直笛五重奏 2.直笛加上立奏式木琴和鐵琴的合奏 3.爵士鼓打擊他們有演奏很多奧福的打擊樂及直笛合奏樂曲的經驗。目前我給他們安排的是爵士鼓教學,爵士鼓的老師是我們仁仁長大的小朋友,這位老師演奏爵士鼓的能力很好,我請他要透過奧福的身體樂器去教小朋友玩爵士鼓。一節課有兩個小時,一個鐘頭上直笛重奏,一個鐘頭玩爵士鼓。他們直笛也吹奏爵士的音樂,現在已經有貝斯、次中音笛、中音笛、高音笛和超高音笛,每學期結束前舉辦一場音樂會。

訪談者:老師你們有發表音樂劇嗎?

劉:我曾經在1995年和1999年製作兩齣大型音樂劇,在臺北的社教館、臺中的中山堂和高雄的至德堂演出。當我創辦仁仁音樂教室後,一直想要實現奧福的理念;就是透過音樂與戲劇的演出來感動觀眾,希望仁仁的老師不但要在臺上演奏音樂、跳舞還要演戲,也就是說,演奏者和演員一同在舞臺上演出。

*1995年演出『阿嬤講古乎你聽』,我們透過戲劇,把菲利浦、蘇淑華、黃紀美、李晴美和徐智慧老師的作品表演出來,一邊演奏音樂(演唱歌曲),還要一邊表演,導演是王立安、任建誠,編劇是王立安,由全體仁仁的老師和卡農直笛樂團的團員擔綱演出。

*1999年演出『紙飛機的天空』,是一齣大型而結構完全的音樂劇,由溫隆信作曲、王雲玉編劇、呂義尚導演,同樣由全體仁仁老師和臺北弦樂團、專業舞者與演員擔綱演出。

*後來2005年4~5月,我幫愛智出版社的幼兒繪本做過音樂劇,那一年我們高雄教室有三個新老師(楊宜綾、許穎芝、林依芬)和我自己,一起幫愛智把四本主題繪本作曲,寫音樂劇。因為我發現愛智為幼兒出版的繪本,不但請了本土的兒童文學家寫故事,又請本土的兒童插畫家畫畫,這麼用心出版的繪本,只有大手牽著小手一同讀讀繪本是不夠的。倘若我們能帶著小朋友進一步透過歌唱、律動和戲劇的活動,以不同的方式重覆咀嚼故事的情節與內涵,小朋友就會因入戲而感動,故事也會深植小朋友的內心,對他們的影響更大。我們不但幫愛智寫音樂劇,也在全省幫愛智的經銷商舉辦的十二場大型幼稚園老師的研習會教繪本音樂劇,教他們怎麼演音樂劇。

*2005年11月我再幫愛智把『國王與魔豆』寫了音樂劇,後來在中華奧福協會的南區聯誼會、朝陽技術學院『卓越計畫』的戲劇組以及2008/6/9在北京市中央音樂學院的「中國奧爾夫協會」上過這個音樂劇的課,每次都有另人意外的創意與發展。

訪談者:因為並不是每一個老師的專長都相同,那老師怎麼去發揮其專長呢?

劉:我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專長,我們的老師在教學的時候,雖然教材是相同的,可是每一個老師的活動設計都不一樣,有的老師是歌唱很厲害,他就會在歌唱上面發展的很好,有的老師戲劇比較好,我都讓他們自己去發揮。

訪談者:所以是有自己的教學特色 ?

劉:對!每一個老師上課的特色是不一樣的,如果小朋友有事請假不能來上課,媽媽改天帶來,要到另一個班上補課,那是很難的喔!每一班的教學不盡相同,還有跟班上小朋友的默契也陌生,所以我們不希望他們到別班去補課,小朋友會有挫折感,因為老師不是他原來的老師,加上沒有認識的熟朋友,所以無意間讓小朋友受到傷害。每一個老師教學時都盡量發揮自己的專長跟特色,這是很精彩、很棒的教學。重要的是,老師教學的技術跟特色沒有辦法複製,教學需要以老師的學養做基礎,沒有辦法像泡咖啡一樣,泡十包的拿鐵也都一樣是拿鐵,味道也都一樣,可是我們仁仁的特色是每一個老師上課有不一樣的特色,我們老師可以自由去發展,只要基本的元素都顧及到了就好。有的老師是舞蹈系的,他就可能會在舞蹈上發展,我就會在音樂方面幫助他,因為他在舞蹈的方面是專業,所以瞭解舞蹈怎麼跟音樂結合,然後請他來教老師,和老師們分享,對老師們是有幫助的。像主修戲劇的老師,肢體語言特別豐富,他不用說話就很吸引人,大家都沒辦法像他一樣放得開,但是可以從他身上學到。音樂的創作與編曲教學,可能就要主修音樂的老師來教學。我們有三個教室(臺北、臺中、高雄),老師們在教學時常常會碰到問題,希望他們同事之間互相幫忙,彼此分享、成長,每一班上課都有他的特色那種感覺是很好的。

訪談者:請老師談談仁仁創辦後,與幼稚園的合作經驗。

劉:1. 1987年成立臺北仁仁音樂教育中心時,成長幼稚園的仁愛園是第一個和仁仁合作的幼稚園,成長的娃娃車每天上午載小朋友到仁仁上課,為了配合奧福小班教學,成長把一班25位幼兒分成兩組上課。
2.1991年成立臺中仁仁音樂教育中心時,和愛彌兒幼稚園合作,仁仁安排老師到愛彌兒四個園上奧福音樂課。
3.1992年成立高雄仁仁音樂教育中心時,和資和、巧生慈、巧安哲和竒恩四個幼稚園合作,仁仁安排老師到四個園上奧福音樂課。
4.2002年臺北縣土城的裕德幼稚園開始與仁仁合作。
其中,資和和裕德幼稚園合作的模式和成長幼稚園一樣,都把一班的小朋友分成兩組上課。

訪談者:您覺得還有哪一些領域要再學習的?請問平常會透過什麼方式增進您的專業?

劉:這麼多年來,在台灣大家一起推廣Orff音樂教育,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台灣的教育機構或者學校一直把它認為它只適合幼稚園和國小,其實它是適合國中、高中大學都可以一直深入下去的課程,所以我認為奧福教學法的理想性被臺灣音樂教育界矮化了,目前臺灣真正缺乏的,是奧福教學法在國中以上的教學實踐與研究。因此,國中以上的奧福教學研究與實踐,在臺灣是陌生而缺乏經驗的,這些領域是我們需要要再學習的,我更擔心奧福教學法永遠被定型了。為了增進專業觀念和技能,一方面有機會就參加各類音樂教學研習,或自己舉辦研習課,讓大家有研習的機會,如:高大宜、達克羅茲、戲劇、舞蹈、原住民音樂、歌仔戲、掌中戲等。另一方面我們不但向國外訂書、買書,近幾年也有許多好書出版,例如:高大宜、達克羅茲、奧福教學法、創意的律動遊戲等,我們也發現各類教學法有許多理念、技法與教育哲理是相通的。

訪談者:老師想請問一下未來有什麼願景或有什麼要去達成的目標?

劉:我今年六十三歲了,體力已不如從前,所以開始轉到幕後寫教材,我想把二十五年的教學經驗寫下來,一方面整理教材,提供給需要的人使用,另一方面到學校去為不同科系的學生上課,這樣一來可以多動腦筋準備不同課程的教學大綱,不但能避免得癡呆症,又能推廣奧福那了不起的教育理念,還能因而讓自己永遠保有即興創作的新意念。我希望未來臺灣的奧福音樂教育,能有更多音樂學者共同參與,研究國中以上到大學的教學,藉奧福的理念,向上研發更專業的奧福教學,如:鋼琴、直笛、打擊、小提琴、作曲教學,不再讓樂界以為奧福音樂教學只適合幼稚園。另外,我還有一個願景,就是把奧福教學的理念,澈底與臺灣的音樂文化相結合,研發出真正臺灣版的教材。

訪談者:所以怎麼會推到香港去呢?

劉:不是!香港和大陸只是受邀去教課,沒有要幫他們推廣。我還是把重心放在臺灣,目前臺灣除了教學推廣以外,應該要有關於奧福教學法的各項專書,如:肢體律動、音樂遊戲、繪本與音樂劇、即興創作、語言節奏、打擊合奏等

訪談者:那老師現在最主要的方向就是在幕後的教材跟講課這樣子嗎?

劉:對!對!對!現在有一些單位希望我幫他們寫教材,我就會幫他們寫,我已經累積了二十幾年的經驗了,既能幫助別人,又能把自己的經驗記錄下來。

訪談者:那現在仁仁還有在開班授課嗎?
劉:還有啊!

訪談者:老師,可不可以說說您推廣奧福的情況?
劉:以前我要到處跑,要照顧北、中、南三個教室,還有臺北藝術學院舞蹈系和實踐管理技術學院的課要上,除此以外,每週三還受邀到全省各縣市政府舉辦的研習課上課。實踐管理技術學院是幼保系的幼兒音樂社團,選修的學生有九十五個,目標是培養學生熟悉幼兒音樂與律動教學法。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的學生數是二十幾個一班,他們是舞者,目標是要舞蹈系的學生懂得音樂,懂得節奏,希望他們對音樂有敏銳的感覺,能夠透過舞蹈,把感覺表現出來。這些課目標都不一樣,我還有自己音樂班的課要教,另外還有各縣市的幼稚園老師及各縣市的高中高職的幼保科音樂老師的研習課,這種研習課需要準備不一樣的教材。因為全省到處跑太辛苦了,以前真的過了二十幾年這種忙碌的生活,澎湖去了三個月,嘉義海線一個學期,山線的老師也是教一個學期,花蓮也去教了一年,還到過一個地方去培訓音樂種子老師,就是南投縣信義鄉的雙龍國小,去了一年多,光是搭飛機、搭車搭的有夠怕的。還好台灣是一個小島,容易推廣,我覺得應該說比香港、大陸容易。記得我二十幾年前剛剛回來的時候,第一次上研習課的感覺與現在很不一樣,那時候老師們都對奧福教學法很陌生,現在學校的老師都進步了,上課的反應很好,非常有感覺,再加上中華奧福音樂協會的成立,扮演著很重要的推手,協會現在年輕的這些理監事做事很有勁,而且做得很好,所以有很多人在推廣,不僅協會的理監事們,我還培訓了仁仁的老師們加入推廣的行列。

訪談者:仁仁的老師也要教研習課,那有教學經驗的人比較能理解嗎?

劉:對!有教學經驗的人比較能理解,我讓他們在小朋友的課練習教很多課後,開始面對老師們上課,一方面要仁仁的老師把自己的教學心得,拿出來與學員分享,一方面要訓練他們可以因此釐清奧福教學的理論。我覺得要多方面訓練,像高雄的老師有一年的時間就在澎湖,在澎湖禮拜三和禮拜四有課,我就每一次去上課的時候我都自己花錢住飯店,因為他們都只給我飛機票,又沒有給我住飯店的錢,他們要讓我住國軍英雄館,因為有霉味我不敢住,我自己去住中信,然後自己付錢,公家沒錢不要給我錢,這個我自己付!我訂兩個床的房間,每一個禮拜我帶一個老師過去,第一天老師看我上課,第二天她就要上給我看。

訪談者:老師,現在正在進行的出版的計劃還有哪些?

劉:我覺得"奧福的教學範圍很廣,不管是律動教學、打擊樂教學、語言節奏教學、即興創作教學、身體樂器教學和音樂遊戲都應該寫出臺灣版的書來。前年國語日報社要我寫專欄,我就把在報紙上寫的『創意律動遊戲』有十二個遊戲,目標、對象是給國小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在家看了可以自己在家裡玩,那我再寫十二個遊戲,就有二十四個遊戲可以出版,我最近在整理這些書,我覺得經驗要把它留下來給別人,我一直在想要怎麼寫出來讓別人更容易閱讀,還有歌唱我也要寫一本書,歌唱本身就一項很好玩的遊戲,打擊也是、身體的律動也是,像音樂劇方面我現在正在忙,把兒童的繪本寫成音樂劇,我最近最想做的就是這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njen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