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gif

 

奧爾福教學的特點-國立藝術學院 劉嘉淑教授

      取自蕭弈燦先生所著之〝明日世界〞

 

 

筆者在奧福研究所的同學巴巴拉‧波特〈Babara  Potter〉是美國奧爾福協會副會長,他曾對所謂奧福教學法做了如下:「我教了二十多年的書,學了奧爾福及柯依達〈Kodaly〉教學法。當我想要向學生說明柯依達教學時,容易又清楚。但是若要解釋奧爾福教學法時,總是十分困難,常有瞎子摸象的感覺。很難一一片面的解釋。奧爾福教學法涵蓋層面很廣很難用很少的時間和篇幅去解釋。但是筆者還是要嘗試介紹出來。

 

一‧基本說明:

 

1.    創造性教學  

奧福教學是一種經過老師誘導,學生嘗試即興創作,以達到創造性教學的目的。

 

2.    團體性教學

 此種團體性教學,在團體中有獨立表現及合作的訓練更常扮演陪襯的角色。

 

3.由嘗試到了解  

孩子經過嘗試、體驗,以進入知性的了解。

 

4.淺顯易學  

任何孩子可以不需具備任何音樂背景能力,便可以從上課、音樂的學習與表演中,很快獲得興趣和回饋。

 

5.感性和知性分開  

把感性和知性分開學習,孩子經過一段長時間從遊戲中學習的感性學習〈歌唱、語言、動、合奏……等〉確實建立學習音樂的興趣和能力,在給予知性學習〈音符、讀譜、樂理、和聲….等〉。

 

6.綜合性教學  

以音樂為主,融入語言、律動、遊戲、美語、戲劇、歌唱、樂器演奏等內容。強調給幼兒一個完整的藝術教育。

 

7.可變性強  

它的可變性很強,可以單獨教學,也可以綜合教學,例如教語言,也可以即興、創造、卡農、回應、頑固伴奏等純語言方面單獨教學,但也可以將語言加上節奏、樂器伴奏、加律動、做遊戲或配以旋律,成為歌唱等綜合教學。

 

8.希臘音樂哲學  

奧爾福本身從希臘古文字對音樂的解釋一一包含了所有藝術的表現〈說話、語言、律動、舞蹈、歌唱、樂器、樂器〉得到兒童音樂的新定義。

 

9.節奏與旋律分開  

因此特點,我們可以很容易一次只學一項,慢慢學習更複雜的旋律,並且將他們單獨應用在創造性的作品裡面。

 

10.孩子的意念  

孩子可以在能力範圍內,表演出自己的音樂意念,所以老師指定的工作必須適合孩子的能力。

 

11.漸進式教學  

先從高低、強弱、長短等基礎教起,然後進入構成音樂基本元素均能由淺入深的漸進教學,例如:節奏元素,一拍一拍的節奏固定練習,進入模型反覆練習,而後一小節、二小節的練習,在複雜進入劇形、曲式、卡農、回應、頑固伴奏……等複雜層次的學習。而旋律則是先由Sol  Mi兩個音組成的童謠開始,逐一加上一些音,而後五聲音階,各總調式而後進入大、小音階。

 

12.重視想像力  

重視音樂想像力,不管節奏或旋律,都很容易也很強調鼓勵孩子隨時做即興表演。

 

13.鼓勵個別創作  

鼓勵個別性的創作嘗試,同時也強調必須加入合奏的活動。

 

14.強調本土化教學  

強調各國本土化教材,每個國家必須用自己的童謠、民謠及音語法等素材為教學資源。

 

15.鼓勵傳統樂器  

因為強調鄉土、本土化教材,所以相對的各國的傳統樂器也受到相的鼓勵。

 

16.使用頑固伴奏  

使用節奏與旋律的頑固伴奏從最簡單到最複雜作為歌唱、遊戲、奏、律動的伴奏。

 

17.使用五聲音階  

使用五聲音階作為歌唱的重要素材,也使伴奏和即興更容易發揮。

 

18.設計專門樂器  

使用獨步全球的奧爾福為其教學而專門設計的樂器,加上一些專屬的節奏樂器及直笛,提供孩子們能很快的加入合奏的行列及玩音樂。

 

19.木琴的優點  

奧爾福設計的木琴,於1930年由卡爾‧曼德勒製造〈Karl  Maemdler〉,後由克勞斯,貝克於1949年成立49號工廠,而其樂器則具備以下幾點特色:

A】音色美:絕佳的音響品質,尤其合奏時所產生的悅耳音  響,最直接帶給演奏者聽覺上的回饋。

B】可換鍵:可以輕易更換、取下的鍵盤,例如只需要兩個音時,則將不需要的鍵盤取下,使演奏便得輕鬆容易。

C】體積大:樂器體積大,使幼齡兒童學習上更容易駕馭。

 

20.社會教育 在合奏教學中,兒童能分享合奏的樂趣,每個人都有擔任主角獨奏機會,但大部分的時間均能滿足於伴奏、陪襯的角色,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社會教育,因為從合奏中,可以促盡人際間和諧關係。也是奧爾福的精神所在,藉著音樂藝術的結合,建立這一代兒童和諧快樂的人際關係,進而創造更美好的明日世界。

 

 .從教育的立場看奧爾福教學:

 

1.            基本精神

奧爾福學的精神是一種即興的、創造的、自發的、綜合的教學,看過程重於結果。所以他不抄襲、不模仿,更不揠苗助長。筆者訪問過七、八個國家的奧爾福教學,沒有兩個國家是一樣的。各國的教材、教法和成果均不相同,但是他的基本精神卻都是一樣。

 

2.            生動活潑的教學  

例如筆者訪問過義大利北部斐羅那 〈Verona〉成五個小學,不同的老師、學生及教材,而大部分的學生在上課時都能興致勃勃主動參與,個別或分組做即興式或創造式的演奏,也高高興興的把創作成果表演出來。更有一班二年級小學生自己說故事,自己演奏簡單打擊樂器,老師把一首童謠改填歌詞以配合該故事劇情,同學還自己製作一幅大型壁報當舞台背景,二年級學生便有聲有色的表演起一自編自演的歌舞劇來。像這樣的教學,實則已將語言、語言、樂器、歌唱、舞蹈、美術等包容在一起的一種綜合性教學,而學生更是即興的〈樂器演奏〉、創造的〈語言、戲劇、壁報〉、自發的、興高采烈的表演,這種教學才是真真正正、名副其實的生動活潑的教學。

 

3.            自然與自發  

學生在這樣一個教學過程中,對於歌唱、樂器演奏的需求是那麼自然與自發,絲毫不需要強迫,同時更充分發揮其創造的潛力,也體會到音樂藝術創作的三個過程,創造、演奏、欣賞之間的微妙關係。最重要的是學生從中了解到音樂的綜合面,而可以做多重的發展與選擇,更不會有我國國人狹隘的想法,只要提到音樂,直接的只想到歌唱與彈琴,更部會一窩蜂鑽進技巧的死胡同裡。  

 

4.            殘障兒童的福音  

奧爾福教學的觸鬚也接觸到特殊兒童的音樂教育,因而發展出音樂治療的路線,不但把貴族式、天才式的音樂教育發展為平民式、通才式的音樂教育,而今更引申到殘障的、治療的音樂教育,這也是音樂發展史上兩千年來的一大突破。從此心智、生理上的殘障兒童與青少年不但可以享受音樂教育,更可以藉由這種音樂教育,達到重整治療其心理及生理上的缺失的目的,這母寧說是特殊兒童、青少年的一大福音。

 

.從遊戲與表演看奧福教學

 

     在奧爾福研究所內有一班兒童班,其上課名稱叫音樂與遊戲,指導老師叫萊因賀‧維新〈 Reinhold  Wirsching〉筆者曾花很多時間參觀他的教學,學生幾乎90分鐘都在遊戲中學習音樂,有樂器的認識、動物的認識與模仿、樂器合奏、創作、音樂與藝術、歌唱、跳舞、戲劇的表演………多采多姿。校旁操場、城堡廣場、公園露天演奏廳………到處都有他們的蹤跡。學生家長也熱心參與、接送孩子,提供道具、服裝。類似的音樂、文化、節慶表演,真是不勝枚舉,學校負擔起社會傳統音樂文化的承襲與延續使命,學生從學校的音樂、表演課程中,得以學以致用,投入這文化工作的隊伍,而家庭社會更以實際的參與、讚許給予認同與肯定,學生從小就得到音樂表演的適當回饋。這種健康、正面的教育,才能真正賦予文化承襲與延續更新的命脈和生機,才不會會有音樂文化的斷層與迷失。

 

.從生理與心理看奧爾福教學

 

國內前陣子曾流行一種著色畫,低廉價格印刷一批批的圖畫或圖案,賣給小學生去著色。後來一些美術老師呼籲,認為這是違反兒童生理發展,稚齡的兒童用筆和著色不可能如此精細,這是大人的工作,不應該交由兒童去作。

 

1.            小手的發展    

如同上述,兒童在樂器的學習上,也應該注意生理發展與需求,奧爾福因此設計體積大、鍵盤大、可換鍵的木琴、鐵琴,使其更適合兒童的小手使用,更大幅減低演奏上的困難,使得小孩子的演奏更輕鬆,也更容易得到音樂的樂趣。

 

2.            多變化的上課方式   

另外奧爾福教學也注意到幼齡兒童生理、心理發展,上課時不可能做長時間純知性的灌輸學習,加入了許多韻律、遊戲課程,使音樂課上的活活潑潑、蹦蹦跳跳、又唱又玩,完全擺脫昔日的傳統的漫長、專注、乏味又呆板的知性教學。

 

3.            全民式的教育

 而今日的奧爾福兒童音樂教學與昔日的傳統音樂教學最大的差別(技巧上和理論上)乃是過去的音樂教學偏重於天才式的教學,認定每個兒童都可受音樂教育,是全民式教育,不但是全民式教育,甚至連那些生理、心理殘障兒也都應該受到同等的音樂教育,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由於樂曲及樂器的簡易,人人均可輕易學習,並加入合奏及音樂表演,每個人可以從事伴奏工作,與大家共同分享音樂的樂趣,也時刻有脫穎而出,擔任個人表演或即興是表演的機會。

透過這種全民式音樂教育,才能樹立美個兒童對音樂的學習音樂的正常心理、正常態度,小孩不會再初學音樂之時,就因技巧太難以及過度的孤立心態而飽受挫折,斷送了多少學習音樂的幼苗,甚而是音樂為畏途,因為學不好轉而變成不敢學,進而終生怕音樂、討厭音樂、恨音樂。

 

4.            舞蹈的功能   

奧爾福教學又把韻律、舞蹈和音樂結合起來,孩子可以藉肢體語言去表達對音樂的感受,也可以宣洩心中的感情,這是一種兒童心理的正常建設敢於表達內心的意願和想法。另外可以藉由舞蹈、韻律去建立健康的體魄、體力和肢體功能,進而糾正不正常的肢體功能或畸形的肢體成長,這是兒童生理的正常建設-建立正常的肢體使用習慣和體態。

 

當代學校教育,能把音樂與舞蹈密切結合的不多,大多把兩者二分法教學,楚河漢界,涇渭分明,這是不對的。聞樂起舞是人類最原始、最本能的反應和需求,我們從非洲或高山民族的傳統節慶表演中,可以得到具體的證實。所以奧爾福的教學從兒童做起,給予人們一條寬闊的路線去走,在音樂中自然的跳舞,在跳舞中自然的去表達音樂和內心的感受,在音樂與舞蹈的結合中,人們可以盡情的享受自我的滿足,重新建立自信與自滿;再者也可以經由人與人間舞蹈的搭配、呼應以建立和諧的人際社會關係;最後它還可以建立一種健康的體態,並使肢體功能均衡發展。

 

  .從人格的培養看奧爾福教學

 

1.        社會與個人

 一個社會的富強康樂與和諧進步,植根於社會民眾的團結奮鬥,而社會民眾之能團結,必須每個人都有相當的遠見與共識,能徹底了解社會與個人之間的微妙關係,肯從社會的體系、組織中學習建立自己,而後貢獻自己於社會中,在從中獲取艮定和回饋。

簡單的說,就是社會的功能在造就更多完的個人,而個人的成就任務、建設更完美的社會。學校正是社會投資用來造就芸芸學子的大家庭。在這裡,每個學生受到照顧與栽培,而學生們能利用在學當中,每年不同節慶參與不同的社會音樂藝術文化活動,這便是奧爾福教學對社會積極參與的一面。

 

 2.獨立性的要求   

從社會學的觀點看,凡是人都有兩種人格特質的需求,即是獨立性和合群性;一般說來,學音樂的人都必須具備相當的獨立性,才能學好音樂。而音樂也始終在培養、訓練個人的獨立性。試想,一個學琴的孩子,當其他同年齡的孩子在做完學校功課,放心情在遊戲玩樂時,它卻必須孤楞楞的苦坐琴旁,與豆芽菜奮鬥,這不是在訓練他堅苦卓絕、獨立奮鬥的獨立個性嗎?而當一個音樂家或演奏家,再千百人圍觀注目下,孤孤獨獨的站在舞台上,用它那千錘百鍊的藝術休為去娛樂別人,這種心路歷程,真可算是一個人獨立性的最極致表現了!

 

3.合群性的需求  

如此說來,利用學音樂的機會,來加強個人訓練的獨立性應該是對的、是重要的?事實不然,在此有個問題我們不可忽視它。

 

今天學音樂的上百、上千學生當中,或是學校音樂教學中,能造就出幾個天才?幾個音樂家或演奏家呢?大部分學音樂的學生,都在學習的孤獨、辛苦和競賽中被淘汰下來,天才沒培養出來,卻先犧牲掉、抹煞掉多少學音樂的樂趣和生機。

所以這說明了過去音樂教學中那種天才式、貴族式、功利式、暴發戶(台灣學音樂的費用在世界上算是貴的離譜,與國民所得不相配-一個準備考音樂學系學生,一個月的音樂學費近萬元。試想一個公教人員的薪水,如何供得子女學音樂,上私人課?!)的教學,最大的缺點及在於缺乏合群性和樂趣。所以當今世界上很多地方、很多學校、很多音樂教育家都在強調群體教學,應運用小提琴、電子琴、鋼琴、鋼管樂、直笛、合唱團的團體教學,在這種教學中提供群體學習的環境和樂趣,更積極培養人的合群性,以彌補傳統式音樂教學的不足和缺失。

而奧爾福教學不但符合這種需求,而且更領導這種風氣,並且發展出更完美的奧爾福樂器的合奏教學。所以奧爾福教學技能培養出個別的音樂、舞蹈才能,訓練並滿足個人獨立性的需求,更可以培養群體的音樂、舞蹈、合奏默契,訓練個人更強的合群性,滿足個人合群性的需求,這便是奧爾福教學成功的地方。

 

為經同意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或刊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njen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