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幼兒與音樂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31.gif

 

和家長們談談「卡爾.奧福」         蔣理容

 

你是不是在街頭巷尾時常看到「奧福音樂班」的招牌?也許你自己也每星期大老遠的開車接送你的孩子去上一堂「奧福」課?又或者,再你的幼兒園裡就貼有「本園加開奧福音樂課,學費……..時間…………」等等的佈告呢?

 

    那麼到底,奧福是什麼呢?是一種樂器?還是一個人呢?或者是地名????

卡爾.奧福是十九世紀末(一八九五年)出生的德國作曲家。當他十五歲時,已出版了第一套歌曲作品,十九歲時在慕尼黑音樂院完成他的學業。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在歌劇院裡任職,一邊繼續從師深造,同時開始進行音樂創作。到他三十五歲之前,已寫作了賦格曲,奏鳴曲等大量作品,但當一九三一,他三十六歲那年完成了他的舞台音樂「布蘭詩歌」時,他才認為這是他最早一部成功的作品,也因為首演的成功,奠定了卡爾.奧福是當代德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

 

    在奧福的音樂創作中常取材於民間故事、童話、傳說,音樂則取源於中世紀德、法音樂素材,以及巴洛克時期的戲劇和巴伐利亞的民間音樂等。雖然他的作品中有戲劇、有歌唱、舞蹈、也有舞台布景,但他自己從不標上「歌劇」兩個字,稱之為「舞台大合唱」,再二十世紀的音樂史上,卡爾.奧福的作品佔著很重要的地位。

 

    但是,相對於他偉大的作品成就,奧福對後世更大的影響卻是在音樂教育觀念上所做劃時代的教育思想改革。

 

1.      他主張音樂教育的目的在「教育人」,而不只是「教他會音樂」

2.      他主張音樂的創作要取材於身邊,生活周遭,一切要求自然

3.      他也主張音樂是人類的本能,任何人都能夠不經過嚴格訓練,就能自然而然地喜愛親近音樂,只要引導得法,透過一些簡單的技巧和簡便的器具,就能奏出音樂,體會到與人合作、創作、表現的樂趣,而達到「寓教於樂」的功能

4.      他更主張透過語言、肢體、節奏,詩歌、戲劇、圖畫的結合,讓人們在音樂的活動中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

 

     再二十世紀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人類的創意、思考,和與他人互動、合作的特質是一種良性的需求,因此,奧福的主張便成為了當代世界上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先進的音樂教育體系之一。這也就是你為什麼會看到著麼多人對「奧福教學」有興趣,這麼多人投注心力在研究、推廣「奧福教學法」的原因了。

    然而,知道了這種教育主張,還是不能懂得如何實施「奧福教學法」?要教什麼呢?首先,我們要從了解奧福的音樂開始------

 

    「質樸」是奧福藝術風格的核心,他的旋律常由短小的動機構成,音域往往狹窄,動機的發展由不斷反覆形成長大的樂句,因此,奧福的音樂十分單純、自然、率真、原始,他巧妙的運用節奏和力度的對比變化,以響亮的和柔和的段落交替進行,音樂中的漸強漸弱也是經由一句又一句的反覆,一句比一句深刻的方式來達成,這一切使得他的音樂雖原始、簡單,卻一點也不陳舊膚淺。很多研究奧福思想和作品的專家們,都把奧福的音樂稱之為「元素性的音樂」,就是因為他所抱持的音樂精神,是以音樂的基本要素---節奏,為基礎,還包括:

        元素性的節奏          最簡化的節奏型

元素性的音階          基本的五聲音階

jenjen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返     」話 奧 福       

                                               蔣理容

 

如果,跟小朋友們談卡爾.奧福的音樂作品有多麼偉大,他在音樂教育上有多了不起的貢獻,或者,我們來談「布蘭詩歌」的種種:戲劇、詩歌、與音樂的結合多麼震撼人心……的話,這些「新新人類」鐵定翻翻白眼糗你一噸:「古典音樂呀!我可沒耐心聽!」

 

    但是如果你提幾年前天王巨星麥可.傑克遜巡迴世界的「危險之旅」演唱會,開場那一幕石破天驚的大合唱,加上爆炸性的聲效,巨星一躍上了舞台,「新新人類」們拍紅了雙手,叫啞了嗓子:「帥呀!好棒的音樂!」這音樂、這合唱、這場面,正是卡爾.奧福的「布蘭詩歌」!

 

    奧福採用清新明快的旋律,配以有條不紊的節奏,再將這單純自然的動機不斷的反覆、發展,形成長大的樂段;巧妙的運用力度的對比,經由一句一句的反覆,一句比一句深刻的方式,終使樂曲洶湧澎湃,充滿了生命活力與震懾人心的效果,再二十世紀的音樂史上,「布蘭詩歌」無疑是最受歡迎的舞台合唱劇作品。

 

    在歐洲,卡爾.奧福是一位極受尊敬的作曲家,但在全世界,他更得享盛名的卻是他在音樂教育上所做的貢獻。一般尊稱他----卡爾.奧福,偉大的左取家及音樂教育家。那麼,是什麼因素和環境造就了這麼一個人呢?

 

    奧福於一八九五年七月十日出生在一個德國陸軍軍官家庭中,家庭環境很好,他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受到很好的照顧。母親是位業餘的鋼琴家,當他五歲時,開始教他彈鋼琴,但在此之前,母親已陪他讀了很多詩作,常常玩著語言,音韻與詩的遊戲,所以鋼琴對他來說,只是一個遊戲中心的媒材罷了,他在鋼琴上找尋新的聲響,邊故事,甚至敲擊鋼琴內部的弦來創造出他所要的音,為此,母親將琴鎖了起來,但小小奧福還是用盡方法把他打開,繼續他的嚐試。父母親對他非常包容,經常在他自編自導的創作中加入敲敲打打、權充一個道具、擔任一個角色,或者唸一段口白。(這像不像很多小朋友上的「奧福」音樂課?)

 

在家人的支持下,奧福十歲出版了第一本故事集,十五歲出版了第本聲樂曲集,這是以德國詩人的作品所完成的五十首歌曲。

    奧福的祖父,也是對它產生重大影響的人。祖父經營一個劇場,他有一個藏書豐富的讀書室,少年時期的奧福便在那兒熱切的閱讀,吸取前人寶貴的文化資產:他深受席勒、歌德、沙士比亞的詩與戲劇的吸引,也見識到貝多芬、舒伯特、布魯克納等人精采的管弦樂法,所以當他十七歲完成「查斯特拉圖如是說」的合唱總譜時,都是在沒有經過專業作曲之「訓練」之前寫成的。

 

    然而,即使在這樣自由發展空間裡成長的奧福,仍然遭受到現實與藝術的兩重徬徨的強烈衝擊,一般高中課程對他來說幾乎是一種磨難,他得了心因性的疾病並而中輟了高中課業。所印有父母親堅定的支持,終於在十九歲時,在慕尼黑音樂學院完成了他的學業。奧福在慕尼黑音樂學院雖只有短短的兩年但他已從完全缺乏專業知識的直覺創作見走向專業作曲道路了,這對後來的生涯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奧福說:「音樂創作的根源,來自生命的自然、諧和與旋律。」所以,他的作品可說是「反璞歸真」、「大樂必易」的典型,他沁現代音樂中所追逐的福雜漢生線條、不和諧的曲調設計、繁雜的曲式結構等等,回歸到以單純一致為原則,只驅使人類自然本能的節奏感,持續不斷的精鍊、濃縮、反覆,而引起現代人內心的共鳴。

 

這些種種來自孩提與少年十期待所受到的薰陶和教養方式,都是引想奧福日後所推動的教育事業重要的因素。奧福教育所主張的「教育人」,而不只是「交音樂」,以及「音樂教育是人格教育」等等,都表現在每一堂課的奧福課程裡------

 

    透過討論和嘗試,師生互相尊重、共同創作;

    沒有人有所謂的「不能」或「不對」

jenjen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熊掌可兼得也  李映慧老師

許多家長在幼稚園的音樂課與音樂班之間產生了難以抉擇的困難………在此,願就實際的情形作一簡單說明:

    首先要提的是,幼稚園並不是一所音樂專業幼稚園,整個課程的基本設計,還是以一般幼稚園為主;但在內容上,講求量與質的提昇。在量的方面,許多被視為才藝而另行開課收費的課程,如美勞、英文、音樂,都包括在我們的基本課程中。在質的方面,除幼教方面的師資外,上述課程,幼稚園均聘請專業的老師指導,而不是以導師兼任,由此觀之,在師資堅強的前提下,授課品質的「好」是不容否定的。

    那麼,幼稚園的音樂課程與其他幼稚園有何不同?與音樂班又有何差別呢?

先來談談與音樂班的差別。音樂班是為不同年齡、程度的小朋友設立各種課程,以適應不同的需要,課程內容多樣化、精緻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較具專門性,例如小朋友具體的學習識譜、記譜及簡單的創作等等。同時,讓家長共同參與學習,藉以提高家庭的音樂水準及風氣,另外,還提供專門學習樂器的管道,如鋼琴、木笛、小提琴等學習。

    幼稚園的音樂課程,則是改變以往視音樂課成為唱遊課的方式,比較重視生活化及正常化,而不是讓小朋友去記憶各種音樂名稱;尤其是,在歌曲的選擇上,注重音域的適當、旋律的悅耳;在歌唱方面,注重自然的發聲、生動的詮釋,並盡量與課程配合,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歌曲中,更利用樂器加入簡單的合奏、律動。歌曲的學習,自有活潑的一面,小朋友也在學習中培養出對音樂的感受力及敏銳度,這將是他們未來進入音樂世界的踏板。

    因此,每位音樂老師在上課前無不充分的準備,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今後,老師們將更致力於蒐集更多兒童歌謠,設計更多活動來豐富上課內容。未來音樂課程的目標,將是編印課本及加入音樂故事的講述及欣賞。

    坦白說,幼稚園與音樂班的課程,實不互相牴觸,因為兩者內容完全不重複。在幼稚園的上課中,引出小朋友的對音樂的興趣,再從音樂班的課程中,給予有系統的教導,小朋友在兩者中學習,其實是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所以,魚與熊掌是可兼得的。  

 

本文作者現任中華奧福教育協會副理事長   仁仁音樂教育中心顧問

 

如有任何問題請洽仁仁音樂教育中心 電話(073216920

未經同意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或刊登


jenjen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歲兒需要更上一層樓      劉嘉淑

 

孩子到了六歲的時候,便是又風趣,又有豐富的想像力,喜歡說笑話,猜謎語,也喜歡聽鬼故事。如果他們是由「仁仁」的幼幼班或幼兒班結業的小朋友,就已經具備了以下基本能力:

1.    記憶、模仿或視奏八拍的節奏句。

2.    記憶或模唱八拍的旋律樂句、並能掌握音高、音準與簡易音程。

3.    除了無律的敲擊樂器外,已能在木琴上以頑固的音形擔任伴奏。也能辨識音片樂器(木琴、鐵琴)上五聲音階中各音的位置,並能嘗試簡易的模奏。

4.    有二聲部輪唱的經驗,也能分組擔任二聲部的頑固伴奏。

5.    能以肢體動作感應二拍子與三拍子的音樂。

6.    能以群體做簡易的合奏練習,並能掌握固定的速度、拍子與節奏。

他們以雙手或樂器敲打出來的節奏以包含了由下的音符所組成的節奏:

7.    已能聽排或聽寫二拍到四拍的節奏。

8.    能以天然樂器做下列的練習:

1)透過拍手、拍腿、踏足及人聲模仿由簡入繁的節奏,而模仿的節奏更包括複點音符與切分音符的節奏。

2)能即興創作四-八拍節奏。

9.    能以手勢配合音列中各音的高低位置做出手譜來,不但感應旋律中的音程,音高,還感應了節奏律動。

10.在群體中能傾聽、關懷、包容別人,也能建立自信,勇於表達。他們常表現得比進來的時候活潑、開朗、與同學有良好默契, 能以身體的語言嘗試簡單的指揮。 

 

  有了這些經驗和能力後,孩子將何去何從呢?

    常有憂心重重的 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以下是我們為六歲兒設計的進階課程-----合奏課做的說明:

1.    上課的方式不變,但是小朋友要接觸的樂器多了一項旋律樂器,也就是說:接下來的合奏課是以直笛的吹奏、木琴、鐵琴及其他無律樂器的敲擊與合奏為主

 

2.    開始加強唱譜、寫譜與視奏的能力。

3.    透過卡農曲式與頑固伴奏的再加強、擴張原來的二聲部經驗,引導小朋友接觸更多聲部的輪唱、輪奏或合奏的練習。

4.    即興創作教學、在刺激並引發孩子創作的潛能。創作是偶發的靈感,無須事先構思或長期準備。無論是聲音、動作、語言、節奏或旋律的遊戲活動都有即興創作的教學設計。

5.    樂理隨機教學法,就是在接觸視唱視奏練習時,隨機教學樂譜上的符號。

jenjen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五歲的娃娃第一次接觸陌生人時,常表現得像柔順的小綿羊,但是一經熟悉之後,卻又便得多話、幽默、活潑且熱情大方。這時,他們就像小大人般的老練,說起話來伶牙俐齒,能運用的語彙也增加到一千個以上,他們既喜歡誇大其詞,又常把現實與幻想混在一起。他們在每一個發展都比以前更好,不管是對動作的反應,身體各部分的協調能力,時間、空間概念,即興創作,想像的能力或是聽覺與視覺都要比兩三歲時穩定進步許多了。他們喜歡「神秘」的事物,譬如:猜猜看袋子裡裝了什麼?摸摸看,聞一聞看或聽一聽「它」發出了什麼聲音?喜歡老師和他們玩「秘密」、「說悄悄話」的遊戲,可是卻又無法守口如瓶。音樂可以為他們帶來極大的樂趣,他們不但喜歡聽音樂,而且積極主動想參與所有的音樂活動。

   面對一群看似聰明、伶俐而又惹人憐愛的小精靈,我們用什麼方法與他們做朋友,陪伴他們長大,引導他們經由各種遊戲活動的刺激,把他們耳朵聽到的聲音及眼睛看到的物體或圖像,用他們特有的想像力,以身體動作造型或音樂來感應,達到融合、共鳴的地步呢?

 

DSCF2007.JPG 

 以下是「仁仁」為這個年齡層的孩子們,所設計的教學活動:

 

一、  在歌唱、律動、說白及感覺方面,我們接續了兩歲半和三歲課程,一邊透過遊戲活動觀察孩子們在各方面累積的經驗與成長,是否俱備了進一步學習的準備,一邊加深並加多教材的內容,這時,我們會發現孩子們表現得比以前更好也更有成就感。

 二、  我們嘗試讓孩子接觸多聲部的遊戲。如:輪奏輪唱或頑固伴奏。我們深信:孩子應該透過「聽」來感受多聲部的聲響,雖然老師不教他們看譜,他們也不必看譜,老師便能引導他們擔任自己的聲部(有時是固定不變的伴奏)耳朵還有餘力去聽見豐富的,交錯的「聲音」。由於各聲部間造成了「和聲」和「互補」的效果,孩子感受到了音樂的美與節奏的震撼。

 三、  在音樂欣賞方面,除了透過律動,合奏及說白加深小朋友對樂曲的感受外,我們也選擇了一些與動物故事有關的音樂,讓他們透過戲劇的扮演來「聽」音樂。不管是古典或現代,也不管是有標題或無標題的音樂,都是我們選曲的範圍。這個時期,我們只希望孩子聽出大段落與小段落,透過音樂演奏的技巧,對於故事情節的描述能加以聯想,並且經由再三的聆聽,能以歌唱、動作或打擊樂器的敲擊,感應主題,動機或節奏特性。

 四、  在群體活動中引導小朋友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發展肢體的語言,能以簡單的動作指揮別人演奏或律動,也能全神貫注地觀察別人經由動作指揮所傳達的訊息,立刻給予回應。我們期待透過不斷的互動,引導孩子有良好的默契,培養他們能互相關懷、溝通與激勵。

 五、  在節奏或旋律的方面能確實做到四拍節奏與旋律模仿與創作。倘若我們把音樂當做另一種「語言」交給小朋友的話,我們便必須瞭解「聽與模仿」是小朋友學習音樂語言的首要條件。就像他們從一歲娃兒牙牙學語開始一樣,我們提供很多「聽」與「模唱」「模奏」的機會,經由四拍到八拍,由淺到深,由記憶、模仿到即興創作,老師必須有準確的範唱與範奏的能力,需要不斷地以「鼓勵」「讚美」增強小朋友的信心與創作的慾望,當然,還要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引起小朋友的興趣。

 六、  肢體的緊張與放鬆的感覺,正確的呼吸與運氣的方法都是在這一段時間(四到六歲)內老師所要用心引導的。老師要透過孩子的生活經驗及故事與戲劇的扮演,讓孩子們身歷其境地體驗出緊張與放鬆的感覺,還要設計音樂的遊戲把呼吸與說話、歌唱與動作容為一體。

 七、  對於音階中各音的高低關係,順序關係以及不同的音符時質與長短、距離的關係有越來越深刻的印象。這個階段的孩子容易在視譜,寫譜及小肌肉的技巧操作上受到挫折。假如,老師在這些方面給予過多的填塞及磨練的話,小朋友便很快失去學習的興趣。

  

  照片 061.jpg 

最後我們仍舊想跟家長們多說一些悄悄話:

 

    每個孩子在每個方面的發展速度及反應並不是一模一樣的,儘管有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發展速度快一些,但是在其他方面也許慢些,但過一段時間(也許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他卻突然快速的發展。請家長不要心急,音樂教育是長年的養成教育,無法速成。就如同建築房子要先打好地基一樣,孩子需要在生理、心理、動作發展及生活經驗個方面皆具有學習的基礎能力後,才能水到渠成,順利而愉快的學習。也許,你會發現老師總是在您的寶寶有好的表現時立即給予讚美,通常,不會在孩子還沒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時,急著告訴家長,那是因為深怕家長或老師在不覺中給了孩子承受不起的壓力。因此,我們還是再次感謝伴著孩子一步一步走在音樂學習道路上的家長。但願,我們能共同為孩子選擇快樂、自在、而有創意的童年。

 

jenjen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兩、三歲娃娃的有情詩篇a        

                                                   劉嘉淑

 

     兩三歲的孩子適不適合學音樂?〝與劉老師聊天〞單元,特地有此問題,邀請劉老師親自執筆,就各方面提供她的經驗和看法。以下是我們為幼幼班教學所做的說明:

 

我們的孩子都是這樣長大的

       幼兒的發展是聽覺先於視覺,大肌肉先於小肌肉。兩、三歲的幼兒開始講很多話,希望能與人人溝通。他一邊觀察、一邊悄悄地模仿大人的動作,聽到音樂會忍不住扭動身子,或跟著哼唱幾句兒歌。在運動方面已具備走、跑、跳等能力。他喜歡重覆做一件事;聽同一首音樂或故事,看同一卷卡通影片或圖畫書,或唸同一首歌謠。他急於學習許多〝新〞事物,但大多透過聽來學習。他們想要唱些歌,但是音域很窄,只能唱幾個音。也許,你已發現孩子特別喜歡電視上的廣告片,會跟著唱廣告歌,偶爾也跟著說廣告詞。雖然,唱出的歌曲不成調,咬字也不清楚。但是,孩子已經受到電視教學的影響,同時進行聽、唱、說的模仿學習。由於電視廣告片的音量較大,歌曲簡短,而且重複撥放,正符合了孩子的需要。可是廣告片中的歌曲與說白,不是專為兩、三歲的孩子所設計的,孩子無法掌握音程和節奏,於是家長們常為此擔憂:“我的孩子是不是音盲?為什麼他總是五音不全?會不會是得到我的遺傳?”

 

因此我們為兩、三歲的娃娃設計了這樣課程

 

一、            在歌唱方面

讓幼兒由Sol-Mi兩音寫成的兒歌開始接觸,接著唱La-Sol-Mi三音歌曲,最後唱Mi-Re-Do三音的歌。每一個階段都要唱上數首簡單易學的歌曲,不斷反覆直到幼兒唱熟為止。由於老師帶著孩子清唱,並不依賴樂器的伴奏,小朋友聽到自己的歌聲,音域又是適合孩子的發聲,久而久之他們都能夠掌握音程,聽的能力也加強了。

 

二、            在說方面

      選擇或編寫一些簡單易懂的童謠,引導孩子們邊做動作(律動)邊唸說白。透過這樣的活動,我們想培養幼兒有好的模仿力、記憶力,和節奏與拍子的感應力。

 

 

 

三、            在律動方面

    我們挑選了一些結構簡短,段落清楚的兩段式律動音樂,上課的時候老師帶著小朋友以簡易的動作感應音樂的段落或節奏的變化。我們希望孩子把聽到的節奏有意義的以動作表達出來,同時能控制自己的身體何時開始何時停止。

 

四、            在感覺方面

        我們希望將來孩子長大,對音樂有所感動,也希望能透過音樂與人溝通。因此,音樂裡的一些最基本的〝聲音語言〞要先讓幼兒了解,能以肢體動作來感應。如:大-小,快-慢,高-低,強-柔,長-短及固定拍子等。老師需要經過精心的設計,讓孩子經由觸摸、視覺、動作等親身體驗聲音的變化。

20090319  

jenjen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