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關於奧福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31.gif 

 

奧爾福教學的特點-國立藝術學院 劉嘉淑教授

      取自蕭弈燦先生所著之〝明日世界〞

 

 

筆者在奧福研究所的同學巴巴拉‧波特〈Babara  Potter〉是美國奧爾福協會副會長,他曾對所謂奧福教學法做了如下:「我教了二十多年的書,學了奧爾福及柯依達〈Kodaly〉教學法。當我想要向學生說明柯依達教學時,容易又清楚。但是若要解釋奧爾福教學法時,總是十分困難,常有瞎子摸象的感覺。很難一一片面的解釋。奧爾福教學法涵蓋層面很廣很難用很少的時間和篇幅去解釋。但是筆者還是要嘗試介紹出來。

 

一‧基本說明:

 

1.    創造性教學  

奧福教學是一種經過老師誘導,學生嘗試即興創作,以達到創造性教學的目的。

 

2.    團體性教學

 此種團體性教學,在團體中有獨立表現及合作的訓練更常扮演陪襯的角色。

 

3.由嘗試到了解  

孩子經過嘗試、體驗,以進入知性的了解。

 

4.淺顯易學  

任何孩子可以不需具備任何音樂背景能力,便可以從上課、音樂的學習與表演中,很快獲得興趣和回饋。

 

5.感性和知性分開  

jenjen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卡爾.奧福         蔣理容

 

轉載自〝民生報〞藝術新聞版84710

 

一八九五年的七月十日,卡爾.奧福誕生於德國慕尼黑一個軍人家庭裡,家境雖不是非常富裕,但家教良好,尤其父母親都有著開放自由的教養觀念

 

   快樂童年    創造性的成長

 

自孩提時代起小小奧福便享有能充分發揮想像與創造的空間,父母親不但得在他的敲敲打打和自邊自唱的作品中飾上一角,還不時的得權充道具或唸一段旁白,參與戲劇的進行和音效的製作。

當母親開始教導他彈奏鋼琴,他便十恩喜愛在鋼琴上任自幻想、即興彈奏,試探和聲與音色的各種不同型態,更將交響曲、協奏曲、歌劇等一一研究,改編成在琴上彈奏。十二歲,進入維斯特巴赫中學後,加入合唱團擔任主唱及鋼琴、管風琴伴奏,使他在音樂上的才華發揮無遺。

 

慘綠少年     藝術性的傾向

 

奧福的少年時代是在祖父的劇場與藏書室中度過的,從華格納《漂泊的荷蘭人》、查理.史特勞士的音詩,到馬勒的《大地之歌》,都給了他震撼和感動,同時也讓他見識了精采的管絃樂法。作曲家中最吸引他的是貝多芬,然而又更鍾愛莫差爾特、舒伯特和布魯克納;文學作品中席德、歌德、沙士比亞都對他未來的戲劇方向影響匪淺,另外,詩作中的海涅、賀德林、莫利克、霍夫曼斯塔以及尼采等人的作品都令他心醉不已,滿懷熱切的一再閱讀。

然而這些藝術性的強烈傾向卻使得一般高中課程對他來說幾乎是一種磨難,徘徊於恪守家族傳統與自主創作兩重徬徨衝擊下的奧福,幾近崩潰,得了「心因性」的疾病,中輟了高中學業,所幸父母親堅定的支持,終於在十九歲時,在慕尼黑音樂學院完成了他的學業生涯。

 

樂教革命     自發性的表現

奧福創作風格從戰後的一九一九年為第二階段,其實,舞蹈家瑪麗.威格曼剛結束了跟達克羅士的學習,與魯多夫..拉邦公同推動現代舞蹈,她追求舞蹈的情感表現,以身體來做音樂,並將音樂轉換到有形的肢體上,是非常自然、基本的。她的藝術對奧福本人及往後教育理念,有著深遠的意義。

一九二四年奧福與多羅西.古茵特共同成立了「音樂、體操、舞蹈」學校,便是基於音樂

 

 

教育與律動教育並行發展的概念而來。其後十年間,陸續有優秀的音樂教師、舞蹈教師如瑪雅.雷克斯,辜尼特.克特曼陸續加入,成為奧福在音樂訓練上重要的幫手和同事。又有觀念相近、理想共識的樂器製造者、出版者,一齊參與了這項革命性的新的音樂教育計劃。又過了十多

jenjen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摘自〝仁仁音樂教育雙月刊〞第34  李映慧編輯  蔣理容審定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什麼是奧福?」不僅僅是即將為孩子選擇音樂班的家長,其實對一些孩子已在音樂班上課的爸爸媽媽而言,「奧福」似乎是一個富有吸引力,有頗另人好奇的〝名詞〞?針對此,我們特地收集了家長最常提的一百零一種疑問,集結出最簡短,重點性的回答,讓家長不在只是感受到孩子倘佯在音樂的快樂,更能深入體驗奧福音樂的奧妙!

 

一、什麼是奧福?   

 

這是一個人名,全名為卡爾.奧福(Carl Orff  1895 ~1982)生於德國慕尼黑的一個軍人家庭,從小接受各式藝術的薰陶,而後就讀於慕尼黑音樂學院,成為音樂作曲家,其最重要的音樂作品為布蘭詩歌(Carmina  Burana)。其跟音樂教育的緊密結合為1924年與友人合辦「體操-音樂-舞蹈學校」,並為電台錄製了「兒童音樂」節目,由此發展出奧福教育的理論基礎。1961年於薩爾茲堡莫扎特音樂院成立奧福研究所,為目前研究奧福教育最重要的據點。

 

二、奧福教育的理念是什麼?     

 

其理念強調「人」才是音樂教育的目的,音樂教育應為所有的人打下良好根基,使有音樂天份的孩子,能走上專業的道路,而教較無天份的孩子,也能成為深具水準的欣賞者。

同時,在音樂教育的範疇裡,還包括舞蹈、戲劇、文學、詩歌等綜合性藝術素材。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習者的親身體驗,並從合奏中享受與同伴演奏音樂的樂趣。也提醒教師從本土文化中取材,已建立起含有各地區或各國國家文化特色的教學內容。

 

 三、奧福教育有那些獨特的教育手法?  

奧福教育之所以不稱為教學法,即是因為它沒有固定的教案可依循,全賴教學者自行設計,因此奧福教學並沒有標準模式,以下整理出幾個原理和方法,作為讀者了解時的參考。

 

1. 循序漸進:教學過程如同堆疊積木般,一塊塊、一層層慢慢累進,直到最後才看的出整個設計全貌。

2. 即興創作:並不是讓學生在課堂上一直從事音樂上的創作,而運用此一原則,讓他們多思考、勇於表達、並學會溝通。

3. 樂器合奏:從合奏中體會演奏音樂的樂趣,並在團體中了解合作、協調的重要。

4. 節奏教學:在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方法有模仿、即興、說白節奏、頑固伴奏等。

5. 歌唱教學:從小三度的Sol-Mi開始,用呼叫對方的名字為引導,再逐漸增加為五聲或七聲音階,其重點在於一個音唱準了之後,才加下一個音。 

 6.音樂欣賞:運用戲劇、律動、樂器演奏、圖形等方式將各類型的聲音或音樂讓學生辨別及聆賞,以培養聽力。

jenjen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31.gif

 

奧爾福教學的特點-國立藝術學院 劉嘉淑教授

      取自蕭弈燦先生所著之〝明日世界〞

 

 

筆者在奧福研究所的同學巴巴拉‧波特〈Babara  Potter〉是美國奧爾福協會副會長,他曾對所謂奧福教學法做了如下:「我教了二十多年的書,學了奧爾福及柯依達〈Kodaly〉教學法。當我想要向學生說明柯依達教學時,容易又清楚。但是若要解釋奧爾福教學法時,總是十分困難,常有瞎子摸象的感覺。很難一一片面的解釋。奧爾福教學法涵蓋層面很廣很難用很少的時間和篇幅去解釋。但是筆者還是要嘗試介紹出來。

 

一‧基本說明:

 

1.    創造性教學  

奧福教學是一種經過老師誘導,學生嘗試即興創作,以達到創造性教學的目的。

 

2.    團體性教學

 此種團體性教學,在團體中有獨立表現及合作的訓練更常扮演陪襯的角色。

 

3.由嘗試到了解  

孩子經過嘗試、體驗,以進入知性的了解。

 

4.淺顯易學  

任何孩子可以不需具備任何音樂背景能力,便可以從上課、音樂的學習與表演中,很快獲得興趣和回饋。

 

jenjen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福教學的理念

 

重視教育的思想和態度

期待透過音樂教育,使每個人都能發揮其聰明才智,它沒有固定的教學方法和步驟,完全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創作,讓孩子對學習保有高度的興趣。

 

強調親身體驗的過程

     尊重學習者,以學習者為主,在師生的互動中,著重讓孩子實際的體驗,將有助於學習進步。

 

建立孩子自信的健全人格

奧福提倡音樂是手段而非目的,希望透過學習音樂讓孩子感受喜悅、被尊重、受肯定,培養自信、快樂的孩子。

 

音樂為主導的綜合性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以音樂為主,但也融入了文學、美術、戲劇、詩歌等其他元素,堪稱為綜合性教學。

 

本土化的教學素材

教學取材沒有固定範圍,全來自日常生活與經驗。且每個地區和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文化資產,奧福強調以此為基礎,多發掘並應用在教學上,使本土文化能保存和創新。

131.gif


jenjen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奧福

卡爾.奧福(Carl Orff 1895~1982)生於德國慕尼黑的一個軍人家庭,

從小接受各種藝術薰陶,而後就讀於慕尼黑音樂學院,成為音樂作曲家,

其最重要音樂作品為布蘭詩歌(Carmina Burana)。1942年與友人合

辦「體操-音樂-舞蹈學校」,並為電臺錄製「兒童音樂」節目,並發展

出奧福教育的理論基礎。1961年薩爾茲堡莫札特音樂學院成立奧福音樂

教育研究所,為目前研究奧福教育最重要的據點。

 

untitled.bmp 


jenjen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